金庸在《書劍恩仇錄》中寫道:“情深不壽,強極則辱,,謙謙君子,溫潤如玉,?!比诉@一輩子,無須過度求滿,。凡事過猶不及,,應當適可而止,及時止損,。聰明中難得糊涂,,深情中恰到好處,剛強中不卑不亢,?!安贿^度”,方能過好這一生,。
怒不過度
歌德在公園里散步,,在一條僅能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批評家狹路相逢,。“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”,,批評家說,。“我恰好相反,!”歌德說完,,笑著退到了路邊。人活一世,,不必為小事小非斤斤計較,,不要被小事氣的怒火沖天。因為七情傷五臟,。專家認為,,不良的情緒是癌癥的“活化劑”,動不動就發(fā)脾氣和愛生氣的人是患癌的主要人群,。氣大容易傷身,,氣來容易傷心,話多了傷人,,計較多了傷神,,與其傷人又傷神,不如看淡看開,,解脫自己的心,,心平氣和度過每一天。
衣不過暖
常言道:“春捂秋凍,,不生雜病”,、“春不減衣,秋不加帽”,、“熱不馬上脫衣,,冷不立即穿棉”。穿衣戴帽不要過于暖和,,也不可以過于單薄,,過暖容易感冒,過冷容易受寒,。
秋凍是為了讓身體適應寒冷,,才能更好地過冬。如果過早穿上棉衣,,便無法讓身體得到鍛煉,,會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。只要氣溫不低于20度(一般在農(nóng)歷八,、九月份),,人們都應該適當讓身體承受一下冷凍,,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、增強身體防御機制的作用,。
利不過貪
李宗盛的《凡人歌》中,,有這樣一段歌詞:“你我皆凡人/生在人世間/終日奔波苦/一刻不得閑/既然不是仙/難免有雜念/道義放兩旁/利字擺中間多少男子漢/一怒為紅顏/多少同林鳥/已成分飛燕/人生何其短/何必苦苦戀/愛人不見了/向誰去喊冤……”人活一世,總是免不了被物欲所迷惑,,被俗世所紛擾,。但也有一些人,懂得看開和放下,。
小孩子玩泥巴,,成年人追逐名利,其實是同一個游戲,?!熬粕敋狻蔽也蝗。帮L花雪月”不沾邊,。無欲無求,,無牽無掛,知足常樂,,順其自然,,耄耋無恙。
食不過飽
葛洪曾說:不欲極饑而食,,食不過飽,;不欲極渴而飲。飲不過多,。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,,吃飯也是一樣。現(xiàn)在很多人追求健康生活,,其實吃飯當吃七八分飽,,粗細搭配,葷素相兼,,飯前喝湯不宜過撐,小酒怡情不宜過多,。
住不過寬
林清玄說過:真正的生活品質(zhì),,是回到自我,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,,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,。
貧窮不可怕,心窮才可怕,。強行擁有高配的人生,,只會慢慢毀了你,。別做隱形的窮人,表面的光鮮亮麗只是給別人看的,,生活的冷暖只有自己懂,。隨遇而安,居室干凈舒適,,不必搞得富麗堂皇,,那樣極易奪心志而蛻化變質(zhì)。
行不過快
我國有句民諺:“急行無好步,,緩走當歇氣,。”走路或者運動太快屬于過勞的范疇,,中醫(yī)認為會耗傷氣血,。散步時不宜太快,一般每分鐘約60-70步即可,。適當?shù)牟叫惺呛芎玫酿B(yǎng)生方式,,如果身體健康允許,盡量以步代車,。如出門必乘車,,日久腿腳就會失去靈便。
一輩子很長,,愿你笑著慢慢走,。
勞不過累
勞動的強度是有限度的,超過負荷量會造成身體的傷害,。年輕的時候,,過度勞累。等年紀大了,,就開始還健康的債,。病這種東西,老了以后會扎堆來,,三天兩頭往醫(yī)院跑,,讓你毫無招架之力?!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”,,這句話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,沒有一個好的身體,,一切都是白搭,。
人生短暫,要善待自己!累了,,別逞強,,歇一會;煩了,,別悶著,,找些樂;困了,,別硬撐,,早點睡。沒病也要體檢,,不渴也要喝水,,再煩也要想通,不疲勞也要休息,,再忙也要鍛煉......善待自己的身體,,它才會善待你。
逸不過安
沈從文曾說:我一生最怕是閑,,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,。“閑不住”從來都不是人們所說的毛病和壞事,,而是上天給的嘉獎,。
91歲的老人李紹魯,他的養(yǎng)生秘訣就是:不讓自己閑下來,。每天早上七點起床,,鍛煉一小時,八點吃完早餐,,出門散步,,九點半回來讀書看報,下午聽音樂,、練書法,,再繼續(xù)鍛煉一小時,抽空還幫老伴做家務,。正如那句話說:閑人愁多,,懶人病多,忙人快活,!過分安逸,,難免會無所事事,喪失對生活的情趣,,而心灰意懶,。即使賦閑在家,也要常出門走走,,多跟人聊聊,。參加活動,散步聊天,,寫字作畫,,下棋看戲,讀書看報,,勤于動腦,,保持心情舒暢,以延年增壽,。
福不可享盡,,勢不可使盡
人生路上沒必要逼迫自己太緊,一次性把力氣用光,。人生是場漫長的馬拉松,,拼的不是爆發(fā)力,而是忍耐力,。
生活像一條大河,,流的最遠反而不是波瀾起伏的那個,“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”,,最好的生活,,恰恰是細水長流,不過度,。用適度的心態(tài)處理喜怒哀樂,,才能心中愉快,更容易延年益壽,。用適度的方法鍛煉身體機能,,才能身上舒暢,更容易心理愉悅,。為人“不過度”,,從容逍遙樂開懷!
責任編輯:董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