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時間,國產大飛機C919新航線不斷開通,,越來越多人搭乘C919,。你可知道飛翔在萬米高空上的大飛機“眼眶”——舷窗的鋁合金窗框蘊含著怎樣的制造秘密,?
近日,記者從中鋁集團西南鋁業(yè)(集團)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鋁西南鋁”)獲悉,,團隊通過技術攻關,,突破鍛件性能、應力腐蝕性能方面的兩項關鍵核心技術,,實現(xiàn)C919舷窗鋁合金窗框國產化,,并于近期通過商飛認證。
看似簡單的窗框,,實際上科技含量不低,。C919機頭窗框和旅客觀察窗所用的鋁合金裝上飛機后,要和機身,、玻璃嚴絲合縫,,并能在上萬米高空承受高速飛行帶來的壓力。這對窗框尺寸精度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,,偏差不能超過0.2毫米,。此外,為了讓大飛機更經濟環(huán)保,,使用先進材料助力大飛機“瘦身”,,成為業(yè)界不斷追求的目標,。
面對C919對材料極致輕量化與安全可靠性的雙重考驗,中鋁西南鋁研發(fā)團隊展開了一場與毫米較勁的硬仗,。機頭窗框是飛機鋁合金制造中難度最大的部分,,團隊創(chuàng)新采用新型鋁合金材料,在兩年多時間里進行了上萬次試驗,。團隊通過微觀組織分析與工藝參數(shù)調整相結合的方式,,成功突破鍛件性能、應力腐蝕性能方面的兩項關鍵核心技術,,使國產鋁材在韌性和抗應力腐蝕性能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。
“每扇舷窗都要承受8倍于大氣壓的極限考驗,這相當于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要扛住200公斤沖擊力,?!敝袖X西南鋁C919旅客觀察窗項目負責人陳麗芳介紹,團隊通過數(shù)字化仿真與微觀組織調控,,在0.01毫米的精度范圍內雕琢材料晶體結構,,確保在萬米高空極端環(huán)境下,窗框仍能保持穩(wěn)定性,。同時,,在攻關過程中,團隊從粗加工向近零件加工邁出了關鍵一步,,實現(xiàn)了我國鋁加工行業(yè)精密加工技術的一大跨越,。
從實驗室到生產線,中鋁西南鋁創(chuàng)造了多個第一:成為國內首家通過適航認證的航空鋁材供應商,,首次實現(xiàn)民用飛機鍛件國產化,,首次批量交付7050鋁合金板材、鍛件并實現(xiàn)自主可控,。目前,,中鋁西南鋁已為C919大飛機提供了各類高性能鋁合金材料上千件,相關材料應用于C919起落架的輪轂,、機翼,、機身等關鍵部件。(記者 雍 黎 通訊員 彭 英)
責任編輯:張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