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24日從江西省撫州市農業(yè)科學研究所獲悉,該所水稻研究團隊成功創(chuàng)制出特早熟早稻新種質,,該種質的生育期相比現有早稻品種縮短約5天,。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(fā)表于科技期刊《作物雜志》,。
傳統(tǒng)早稻品種普遍存在生育期較長、產量與品質難以兼顧等問題,,尤其是在“稻—稻—油”三熟制模式下,,早稻品種的生育期過長導致與油菜種植茬口銜接困難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,撫州市農業(yè)科學研究所水稻研究團隊歷經7年攻關,,利用偏粳型漸滲系與本地主推早稻親本雜交選育的策略,以“湘陵628S”和“中早39”為改良親本,,分別與偏粳型漸滲系進行雜交,,經過系統(tǒng)選育,培育出不育系“Z01S”和恢復系“R1102”,。研究結果顯示,,雜交早稻組合CZY1102(Z01S/R1102)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均表現出早抽穗、強感溫性,,其播始(播種到始穗)歷期47—73天,,比對照品種“中早39”在長江中下游雙季春播縮短6.4天、秋播縮短11.3天,,表現出良好的產量潛力,。
團隊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將開展早抽穗基因的互作機制及其分子機理研究,,為水稻遺傳改良提供更多技術支持。(記者 魏依晨)
編輯:周大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