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最近社會流傳的一種說法:“2024年公歷日歷與1996年一致,,需要消災避難”,本文將用歷法知識解釋這兩年日歷為什么會相同的原因,,并且,不僅僅是2024年和1996年,,只要不包含非閏年的整世紀年(例如2100年),,任意相隔28年公歷日歷都是相同的,以此證明“需消災避難”一說純屬無稽之談,。
1什么是歷法,?
人類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,通過對晝夜交替,、月圓月缺,、草木枯榮寒來暑往等周期性變化現象的感知和觀察,逐漸建立了日,、月,、年的時間概念,并通過天文觀測逐漸能夠比較準確地測量月的長度和年的長度,。例如古人發(fā)現一年中斗轉星移與四季同步變化,,于是通過觀測黃昏時北極星斗柄指向的變化來判斷季節(jié)和年長,并總結有“斗柄指東,,天下皆春,,斗柄指南,天下皆夏,,斗柄指西,,天下皆秋,斗柄指北,,天下皆東”,。此外還有通過圭表測影的方法觀測記錄太陽正午時影長的變化,可以相當準確地測量一年的長度,。
我們現在知道,,日是地球的自轉周期,從地球上看,,則是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周期,,叫做太陽日。
月是月亮連續(xù)兩次朔的間隔周期,,叫做朔望月,。月亮繞著地球運動的同時隨著地球一起繞太陽公轉,當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時,,月亮被照亮的圓面完全背對著地球,,叫做朔,朔時地球上看不到月亮,。當月亮運行到地球在月亮和太陽中間時,,月亮被照亮的圓面正對著地球,地球上看到一輪滿月,,叫做望,。一個朔望月內,月相經歷一個從朔到望再次到朔的完整的變化周期,,長度為29.53天,。
年是地球的公轉周期,從地球上看,,則是太陽在黃道上的周年視運動周期,,即太陽從春分點開始在黃道上運行再次回到春分點的周期,天文學上叫做回歸年,。一個回歸年內,,地球經歷一個完整的季節(jié)變換周期,長度為365.2422天,。
可以看到,,太陽日、朔望月,、回歸年周期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,,所以為了指導生產生活和安排社會活動的需要,人類自然而然地開始使用日月年周期的組合來編排和標識日期,,由此建立的確定以日為單位的月和年的時間長度,,并組合年、月,、日之間相互關系來編排和標識日期的法則,,就叫做歷法。
由于組合方法的不同,,人類文明史上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歷法,,但基本上可分為三類:陽歷,、陰歷和陰陽歷。
以回歸年為主要依據制定的歷法,,叫做陽歷,,例如現行的公歷。公歷年長接近回歸年,,但月份設置和朔望月沒有對應關系,。
以朔望月為主要依據制定的歷法,叫做陰歷,,例如伊斯蘭歷,。伊斯蘭歷的月份設置和朔望月對應,但年長和回歸年長相差11天,,經過17年會寒暑顛倒,。
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制定的歷法,叫做陰陽歷,,中國的傳統(tǒng)歷法農歷就是陰陽歷的典型代表,。農歷月和朔望月對應,每月初一固定在朔日,,從初一到月末就是完整的月相變化周期,。農歷年則通過節(jié)氣來設置閏月,使得農歷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的長度基本一致,。
2公歷的歷法規(guī)則
我國現行兩種歷法,,分別是公歷和中國傳統(tǒng)歷法農歷。公歷也叫做格里歷,,是羅馬教皇格里高利13世在公元1582年對儒略歷改進后形成的歷法,,如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使用,也是我國的主要行政歷法,,它的編排規(guī)則和命名方法如下:
(1)公歷年以公元紀年命名,,表述為“公元xx年”,并規(guī)定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,,其后的年份依次紀為“公元2年”,,“公元3年”……其前的年份則依次紀為“公元前1年”、“公元前2年”……今年是公元2024年,。
(2)公歷年有平年和閏年之分,,平年365天,閏年366天,,能被4整除的年份設為閏年,,但對于世紀年份,需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,,例如公元2000年是閏年,,而2100年,、2200年、2300年因為雖然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,,所以是平年,。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得到公歷的平均年長是365.2425天,和太陽回歸年長非常接近,。
(3)公歷年一年分為12個月,從1月開始到12月結束,,按順序紀月,。每月包含有固定的日數,平年和閏年的1天之差被安排在了2月,,可以看出公歷月的設置和月相沒有關系,,如下表所示:
月序 | 日數 | 月序 | 日數 |
1 | 31 | 7 | 31 |
2 | 平年28,閏年29 | 8 | 31 |
3 | 31 | 9 | 30 |
4 | 30 | 10 | 31 |
5 | 31 | 11 | 30 |
6 | 30 | 12 | 31 |
(4)公歷日按照在所屬月中的順序命名,,根據所屬月的日數不同,,從1日到31日或者到30日或者到28日或者到29日。
(5)將公歷年名稱,、公歷月名稱,、公歷日名稱組合成“公元XX年XX月XX日”,就是公歷日期的名稱,,例如公元2024年1月18日,,每個日期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標識唯一確定。
由公歷歷法規(guī)則可見,,公歷日歷編排較為簡單,,只要記著“1月大2月平3月大4月小5月大6月小7月大8月大9月小10月大11月小12月大的口訣”,按照公元紀年順序每年從1月1日編排到12月31日即可,。
3星期
我們平常所用的日歷,,除了年月日,還標注有星期,。
星期起源于古巴比倫,,而后從埃及到羅馬在歐洲廣泛傳播,明朝末年由西方傳教士傳入我國,。星期的起源一般認為和月相有關,,因為從新月到上弦月、從上弦月到滿月,、從滿月到下弦月,、從下弦月到看不見月亮,間隔都大致是7天,,自然形成了比較直觀的7天紀日方法,,即以7天為周期,,循環(huán)紀日。
星期的命名和太陽,、月亮以及水星,、金星、火星,、木星,、土星五大行星有關,每一天用其中一個天體的名字命名,,叫做日曜日,、月曜日……傳入我國后逐漸被星期日、星期一……代替,。
4為什么2024年公歷日歷與1996年一致,?
傳言所說的2024年公歷日歷與1996年一致,指的是除了公元年份外,,這兩年的公歷日期和對應的星期都完全相同,。其實,這并非2024年和1996年的特殊現象,,我們可以從歷書上查到,,2023年公歷日歷和1995年一致,2022年和1994年一致……除了不能被400整除的非閏年世紀年份,,每隔28年公歷日歷都是相同的,。
相同的原因是,星期的循環(huán)周期是7天,,因此如果期望某兩年的公歷日歷完全相同,,這兩年相隔的日數必須是7的整倍數。從前文“公歷歷法規(guī)則”可以知道,,公歷周期為每4年一閏,,共包含3個平年和1個閏年,總年長是1461日,,不能被7整除,。但如果相隔7個4年也就是28年,那么相隔日數既是公歷4年周期的整倍數,,同時又是星期7天周期的整倍數,,日歷自然就完全一致了。
綜上所述,,2024年公歷日歷與1996年一致,,是公歷歷法規(guī)則和星期紀日周期共同影響的必然結果,“需消災避難”一說純屬無稽之談,民眾無需恐慌,。(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副研究員 成灼)
責任編輯:張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