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7日,,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——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主汊航道橋最后一道焊縫焊接完成,標志著大橋順利合龍,。該工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設計,、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中鐵大橋局”)與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。
作為巢馬城際鐵路控制性工程,,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起自馬鞍山市和縣,,經江心洲中段,到達當涂縣,。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,,設計時速80公里;下層為四線鐵路,,其中兩線為城際鐵路,,設計時速250公里,另外兩線為預留鐵路,,設計時速200公里,。
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主通航橋共有三塔兩跨,鋼梁架設遵循先邊跨后主跨的施工順序,,即邊跨鋼梁頂推到位后,,由南北兩塔向中跨單懸臂架設,中塔同時向兩側進行雙懸臂架設,。本次主跨合龍為中塔兩側兩個合龍口同步合龍,。
中塔主梁雙懸臂長度居世界之首?!坝捎诤淆埧趦蓚入p懸臂,、單懸臂長度不對稱,且兩個主跨合龍線形相互影響,,加上結構溫差,、荷載、環(huán)境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,,鋼桁梁變得極為‘敏感’,,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變形,這給合龍帶來巨大挑戰(zhàn),?!敝需F大橋局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項目副總工曹士運介紹。
為打造世界級精品橋梁,,建設單位寧安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協(xié)同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,、中鐵大橋局等參建單位對合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、驗證,,聯合專業(yè)科研隊伍開展風洞試驗,,比選后采用兩主跨多合龍口無應力同步精確合龍方案,有效解決大跨度,、大高差,、高精度等方面的技術難題,。
中鐵大橋局深化數字模型建構與施工協(xié)同,引入建筑信息模型(BIM)數字孿生技術,,為大橋打造“智慧大腦”,。依托這個“智慧大腦”,項目部實現了制梁,、運梁,、架梁全流程實時監(jiān)測、可視化管理與精準控制,。
在“智慧大腦”的幫助下,,施工人員能遠程分析施工現場的數據,借助可視化技術預判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,,并迅速采取正確調整措施,,有效降低施工風險。曹士運介紹,,項目部還首創(chuàng)智能感知分析+數模雙驅動的智能控制系統(tǒng),,能快速完成合龍狀態(tài)評估與方案優(yōu)化,極大地提升了復雜環(huán)境下項目團隊對多合龍口的精確控制能力,,讓合龍施工更高效,、更精準。
此外,,在建設過程中,,長懸臂帶來的抗風穩(wěn)定問題堪稱“攔路虎”。哪怕是一絲輕微擾動,,都可能成為施工中的威脅,。為攻克這一難題,建設團隊大膽創(chuàng)新,,首創(chuàng)剛柔組合體系,,保證雙懸臂架設過程中的抗風安全,并同步研發(fā)基于圖像法的索面索力實時動態(tài)識別技術,,確保鋼梁懸臂架設的安全可控,。(記者吳純新)
責任編輯:張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