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車組即將到達檢修庫,,各部門做好準備,?!?月13日9時許,,由香港西九龍返回的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臨近檢修區(qū)域,,深圳動車運用所動車組機械師陳博文便接到工作指令。8小時后,,“體檢”完畢的列車將返回香港西九龍站,,于19時26分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。這是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在春運的首次“亮相”,。
當日,,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華南地區(qū)最大的高鐵“4S店”——深圳動車運用所,探訪陳博文與工友們如何爭分奪秒地為春運前的列車進行最后一次“體檢”,。
“360醫(yī)生”全景檢測
列車還未“到家”,,靜候在必經之路的首位“黑科技醫(yī)生”便已出場。它將列車“請”進檢測棚后,,分秒間,,整車掃描便已完成。
“為動車‘把脈問診’的是我們專屬的‘360醫(yī)生’,,即360度全景綜合檢測系統,。‘360醫(yī)生’不需人工干預,,全靠自動測量,。平時我們僅需在工位上盯控即可?!标惒┪慕榻B,,列車經過時,該系統內部高清攝像頭便會對車頂,、車下進行360度全覆蓋的部件高清快速掃描,,隨后系統便可通過云端實時將圖像傳輸到數據庫并進行識別。
在工位上,,陳博文緊盯著監(jiān)控屏系統終端,。這里仿佛醫(yī)院分診臺,他必須時刻留意異常值報警,,以便聯控檢修庫各“科室”的地勤“檢修醫(yī)生”進行“復診治療”,。
“以前,測量列車的重要部件,,需要等待列車入庫,、斷電后才能進行,有時甚至等待時長超過了作業(yè)時長,。人工爬上爬下檢測發(fā)現問題后,,還得同部件更換人員溝通?!笨粗@示屏上跳動的字節(jié),,陳博文贊不絕口,“如今有了‘360醫(yī)生’坐診,,車組還沒進庫,,結果便到手了,,前后耗時才不到20分鐘?!?/p>
“機器人醫(yī)生”精準診斷
“小車正在運行,,請注意安全!禁止地溝作業(yè),禁止橫穿地溝!”列車剛“站穩(wěn)腳跟”,,地溝“機器人醫(yī)生”便忙不迭地“宣示主權”,。
“與傳統車型相比,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設備部件較為復雜,?!标惒┪哪抗獠浑x監(jiān)控屏,只見“機器人醫(yī)生”正在狹窄的地溝里不停抬升,、轉動小臂,。
“春運來了,任務量增加,,它替我們分擔了不少檢修壓力,。”陳博文笑著說,,他以前也從事車底檢修,。檢修過程中,他靠著兩條腿在車頭車尾不斷往返,,每晚要彎腰抬頭上千次,。如今,他只需動動兩根手指頭便可高效,、精準完成檢查,。
深圳動車運用所的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是全路唯一配屬。為盡早“磨合”到位,,春運前夕,,陳博文已帶著“機器人醫(yī)生”展開了忙碌的工作。
在列車數據采集的試驗階段,,經過多次“試跑”,,陳博文為“機器人醫(yī)生”和列車一對一精準辦理了“身份證”“健康證”。如今,,機器人庫內模型數據已經過百余次優(yōu)化,,通過AI圖像算法檢測能判斷大小故障60余項,故障識別率達100%,,整體作業(yè)時間已從2小時縮短至38分鐘,。
“迷你監(jiān)控”線上線下互聯
天色漸晚,列車庫內“體檢”告一段落,完成出乘準備的隨車機械師陽宏耀開始接車工作,。
復興號智能動臥為16編組列車,,部件設施復雜。即使從陳博文那里接過了“零故障出庫”的保證書,,陽宏耀仍在認真地巡檢,,并拿出手掌大小的設備對照監(jiān)控屏反復確認,“這是動車組手持移動終端在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上的首次使用,?!彼f,。
陽宏耀介紹,,在手持終端設備的幫助下,隨車機械師不再需要時刻“惦記”監(jiān)控屏,,這讓他們有了更充裕時間檢查部件細節(jié),,確保列車在最佳狀態(tài)中運行。
“以前,,我們要通過監(jiān)控屏才能實時盯控列車運行參數?,F在就好像在兜里揣了個‘迷你監(jiān)控’,一旦出現故障預警,,手持機便會立即彈窗,,讓我們可以隨時掌握列車的第一手‘健康狀態(tài)’?!标柡暌f,,“以前我一直‘單兵作戰(zhàn)’,現在后方還有專人通過‘千里眼’系統實時監(jiān)控列車數據,,并且能夠實現線上線下互聯,。在‘黑科技’幫助下,我們共同為列車安全運行加上‘保險’,?!?/p>
1月13日18時34分,完成“體檢”的列車緩緩駛入香港西九龍站,。站臺上,,一個個拖著行李的旅客,開始了北上的旅途,。
未來40天,,“人機共舞”的場景還將在春運舞臺演繹上千次,運行在京港之間的復興號智能動臥列車,,也將由“黑科技”設備與動車組機械師共同護航,,帶著旅客們平安、團圓的愿望,南來北往,,駛向遠方……(記者 葉 青 何 亮 通訊員 黎 磊)
編輯:周大為